第二章 成本 不要只盯着钱
资源的价值|重新理解盈利与亏损
租的概念在经济领域非常常见,经济租、准租、寻租,这些概念我们都很常见,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用得好的人并不多。而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就一定能够将其理解透彻,用起这个概念来,就好像一个行家一样。
上一讲我们解释了,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照理说,寻找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是人类共同的行为。但图洛克指出,这些行为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类似医生研制出治疗癌症的药物、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改善自己舞姿的行为;而另外一类,是好像某个年轻人花了十年青春在官僚机构里谋取了一份正式的闲职的行为,或者像某家公司通过公关手段拿下垄断经营权的行为。
第019讲 寻租——乞丐没有白拿施舍
那么,政府免费派地和拍卖土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别呢?区别在于:如果政府拿土地去拍卖,那么政府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就是明钱,这笔钱能够进入国库;如果政府把土地免费分派给开发商,开发商就会通过各种暗箱操作的办法,去争夺政府免费分派的土地。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本来能够收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会变成暗钱,在官员和地产商之间私分。
这两种行为,表面上看都是在努力工作,但实际上它们对社会财富有不同的意义。前者增加了社会财富,而后者消耗了社会财富。
政府提供的土地,表面上看是一种租,不论地租的价格怎么变化,这块地都是地,不会改变。但实际上,你用放大镜来看,这些地和地之间还是有不同的。有些地是一块荒地,有些地已经三通一平,有些地是五通一平,有些地是七通一平,有些地政府不仅平整得非常好,还在土地上提供了很多软服务。这些都会对土地的价值产生长远影响。
例如,我有一辆二手自行车,现在拿去卖只值100元钱,怎么才能多赚钱呢?根据刚才说的会计学原理,需要增加这辆自行车的成本。我要给它上一道又一道的油漆,这样车的成本就变得很高,它就能卖很多钱了。但这样的车放到市场上去,是不会有人认账的。
例如,政府官员手上有一项优惠政策,它值100元。张三想要得到这个优惠政策,花了50元来争取;李四也想得到这个优惠政策,又花了70元;最后王五花了90元把政策争取到手了。对王五而言,争取优惠政策物有所值,但净挣的也不多。但我们要看到的是,社会上争夺这项优惠政策的竞争成本,是张三、李四和王五付出的总和,竞争的成本所造成的内耗,远远超过了优惠政策本身的价值。
思考题
请问,凝聚人类劳动越多的产品,价值就越高,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与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寻租。理解了寻租的概念,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每个国家的人都很忙,但有些国家很富裕,有些国家却非常贫穷了。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
这就是图洛克了不九*九*藏*书*网起的发现:乞丐看上去好像能够凭空拿到施舍,但他们拿施舍的过程本身是有竞争的,而竞争本身也是要消耗资源的。
图洛克见此便做出反驳:我们不能只看那些企业本身赚了多少钱,它们多赚的钱当然是由消费者掏腰包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块很大的社会损失:这些企业在争取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的过程中,本身就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贼偷东西大家当然认为是不对的,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贼并没有减少资源的总量,他只不过是把资源从一个人的口袋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口袋。那在经济学家看来,贼的害处在哪里呢?
我们把这个例子反过来。我到古董店花10万元钱买了一只碗,我相信这只碗是乾隆皇帝用过的,回到家才发现是个假货,只值10元钱。那么,我拿这只碗来吃饭,它的成本是按10元算,还是按10万元算?答案是按10元算。
重新估值不难,难的是找出盈利或亏损的原因
我听了这句话,当场认定他是一位经济学高手,以后不管他说什么,我都不敢怀疑他的经济学水平了。
最后,给你讲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经济学者,他说深圳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盒饭很贵,所以深圳工人的工资就特别高。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应该是深圳这个地方的生产效率特别高,愿意跑到深圳工作的人特别多,所以推高了深圳各种资源的成本。
图洛克指出,贼的害处在于,他们平添了人们造锁的成本。人们为了防范偷窃,需要消耗真实的资源。这些资源是社会不得不承担的净损失。如果贼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那社会上节省下来的资源,就可以用到别处去,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
如果刚才说的会计学原理正确的话,那么世界上所有过时的产品都不会消失:马车不会消失,蜡烛不会消失,磁带也不会消失。不管它的成本是多少,只要乘上一个所谓合理的利润率,它就能卖出去。但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世界。
关于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存在两种背道而驰的理论,一种叫成本决定论,一种叫供需决定论。成本决定论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逻辑是错的;供需决定论与事实相符,但它却是反直觉的。
思考题
你认为,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减少寻租活动呢?
寻租概念的特定含义
第三个例子,有人说,王菲在演唱会中的酬劳特别高,因此她的演唱会票价就特别贵。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是因为喜欢王菲的人多,买王菲演唱会门票的人愿意出的价更高,才使得王菲的劳动力资源变得更贵。因果关系也刚好是反过来的。
从那一刻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继续使用这个产品的成本,就要以新的价值为标准进行估算了。赚取利润只是瞬间的事情,一旦赚取了利润,这个碗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资源。如果我们再把这个碗用作其他用途,那么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就要以它在博物馆里赚取收入的水平来计算了。所以说,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
如果我们在会计课上学到的这个原理是正确的,成本越高,产品的售价就越高,那么企业家怎么才能赚钱?答案是他们要想办法把成本弄高。成本越高,乘上那个利润率之后,能赚的钱就越多。但这个结论太荒谬了。
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租”。所谓租,就是九-九-藏-书-网对资产的付费。这里所说的资产含义非常广,包括土地、矿山、人的才能、发明创造,甚至是特权。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
亏损会降低资源使用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拿着这个经营权,赚多一点,他继续这么做;赚少一点,他也继续这么做。赚多赚少都是白得的,这就叫租。当然,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垄断租”,因为它是在数量管制的保护之下从事的一种垄断经营。
而在这些不同的大学教书,它们给我的收入应该是差不多的,因此只要北大给我的工资稍微少那么一点点,我就转到清华去教书,清华给我的工资再少那么一点点,我就转到人大去教书。
作为相对概念的“旱涝保收”
可是,北大并没有降我的工资,这多出来的5000元、1万元,其实是北大白给我的。这是我白赚的收入,经济学就把这部分白赚的收入叫作租。而我在北大提供的教学服务,就是不以收费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也就是说,这5000元、1万元,无论北大是否给我,我给北大提供的教学服务不变。
旱涝保收的收入:租
成本决定论站不住脚
图洛克的寻租理论,起源于他对乞丐行为的观察。表面上看,乞丐得到施舍,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白拿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乞丐为了得到施舍,也要付出好多努力。比如,一天到晚蹲在那里,看着路过的行人还要点头哈腰。如果行人给的钱多的话,还会吸引一群乞丐,这时候乞丐和乞丐之间就会产生竞争。
可见成本决定论是错的,也就是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这个逻辑关系是错的。
如果人们习惯把钱给遇到的第一个乞丐,乞丐们发现这个规律以后,会每天抢占最优的位置;如果钱最有可能给外表最惨的乞丐,乞丐发现后,就会互相比惨,不洗脸不洗澡,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如果这样还斗不过对方的话,他们甚至会自残。
例如,一家咖啡厅盈利了,由于这个咖啡厅是由一组资源构成的,我们不容易搞清楚,在这一组资源里,到底哪些资源带来了盈利。
一旦蒙受损失,我们就会重新对这个资源进行估值,继续使用这个资源所放弃的最大代价,就以这个资源现有的价值水平来做估算。因此我拿这个碗来吃饭,成本不是按10万元算,而是按10元算。也就是说,亏损会降低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
只要最终的房屋数量不发生变化,哪怕政府把土地免费送给开发商,最终的房价也不会有变化。假设市场上只有一套房子,那么这套房子归谁所有呢?有一百个人参与竞买,出价最高的人出100万元,其次是99万元、98万元……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套房的话,这套房就归愿意出价100万元的人所有。因此,政府无论是免费把土地送出去,还是高价拍卖土地,对最终的房价都不会造成影响。
在经济学界,“寻租”这个词则专指后者的行为,即那些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让自己得到好处,同时导致社会总资源发生耗散的行为。在很多国家,由于制度设计不当,寻租行为非常普通。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人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整个国家却非常穷。
但这只是理论上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选择?清华没说要请我教书,人大也没说要请我去教书,如果我不在北大教书,我的下一份工作,我的次优选择,
藏书网很可能就是我30年前干的那份工作——程序员。我这把年纪要是重新去当程序员,收入一定要比在北大教书低很多。
这是倒过来的一个关系。事实上,一个企业家,当他把产品生产出来,放到市场上卖的时候,他会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产品的售价。他是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能赚多少就赚多少。把钱赚到手以后,再把赚到的钱倒过来归结到前面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要素里面去,从而给这些生产要素定价,决定它们的价值。
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都是受政府数量管制保护的,出租车牌是有价的,是一个排他性的垄断经营权,这种特权获得的收入,我们也叫作租。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时不时听到电影圈里传出有潜规则的事情。那么,导演到底能不能为所欲为呢?这时我有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但喜欢读经济学方面的书,他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也觉得奇怪,难道导演的租真的那么高吗?”
思考题
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里面,有一道题说:“好生意如果旱涝保收的话,当人们逐渐了解之后,好生意就不再是好生意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有一次几个朋友在聊天,讲起电影圈里的潜规则,我就有一个存在已久的疑问:电影都是私人投资的,他们都非常注重效益,如果导演潜规则女演员,假公济私,以次充好,选择了一个不太好的女演员,最后投资人不会吃亏吗?他不会去管吗?导演真的能为所欲为吗?
事实上,不是政府想高价卖地,就能把土地以高价卖出去的。政府之所以可以高价卖地,是因为人们对住房的高需求导致了高房价,而高房价才使得高地价成为可能。原材料(土地)的成本和最终产品(房屋)的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不是前者决定了后者,而是后者决定了前者。
对此,阿尔钦在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1987/2008)中“租”这个条目中写道:“正因为这块土地从事生产能赚取更高价格,才使它的租值被哄抬到这么高。人们通过高价取得土地后,却往往误会,以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向顾客索取高价,是由于自己支付了较高的地租。”
再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三种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毕业生工资特别高。有人说,正因为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教授工资特别高,学生交的学费才特别高,毕业生工作之后的工资也特别高。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应该是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毕业生工资特别高,使得生产他们的原材料,也就是教授的工资特别高。因果关系是倒过来的。当然,只有这些学院里面的教授工资特别高,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才在这里任教。
也就是说,他当歌星的收入减10万元,减20万元,减500万元,减900万元,他都照样当歌星。这990万元是他白赚的,这就叫租。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放弃的东西越多,代价就越高;放弃的东西越少,代价就越少;如果没有放弃,就没有成本。
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在经济学里,都是意外发生的。每当发生意外,我们就重新调整资源的未来估值,而资源使用的成本,就要按照这个新的估值来计算。所以,一旦出99lib.net现盈利,资源的使用成本就会提高;一旦出现亏损,资源的使用成本就会下降。
换一个例子,我们到快餐店买汉堡包,吃下第一口,这第一口的成本是多少?被吃了一口的这个汉堡包可能一分钱都卖不了,这时候,第一口的成本,几乎等于整个汉堡包的成本。
我们前面说,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例如,我在北大教书,理论上我有许多选择:我不在北大教书,可以在清华教书,可以在人大教书,在好多大学都能教书。选择非常多。
经济学对盈利和亏损的解释是异乎寻常的,只有掌握了成本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盈利与亏损。
第018讲 “租”是对资产的付费
别以为只有垄断者能够赚取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一定的租。例如,你在公司上班,老板给你1万元工资,他指望你好好工作,全心全意工作,但实际上,你每天在工作时间抽出半小时来刷朋友圈。老板不会因此炒你鱿鱼,你就赚了半个小时的租。
寻租概念的起源
要全面理解租的含义,我们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017讲 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图洛克这篇文章发表在1967年,这一年就正式标志着寻租概念的诞生,虽然他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用到“寻租”这个词。“寻租”这个词,是过了7年,另外一位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Anne Krueger)发表了《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1974)一文,才正式确定的术语。但不管怎样,经济学界就把1967年看作是寻租概念的起点,把图洛克看作寻租概念的创始人。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到邮局用一元钱买一张邮票,买到以后,假设我们随时可以拿它到邮局换回钱,而我们跑到邮局换钱的折腾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们用一元钱买一张邮票的成本是多少?成本是零。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放弃。
乞丐没有白拿施舍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咖啡厅蒙受了亏损,我们得把造成亏损的原因找出来,降低对它们的估值,减少对它们的付费,让它们的所得恰如其分地反映其贡献。
在很多城市,政府高价拍卖土地收了不少钱。有人就说,政府卖地那么贵,最后盖成的房子当然就贵,是政府高价卖地推高了房价。显然,这也是典型的成本决定论:原材料(土地)的成本会传递到最终产品(房屋)上去,因此土地的价格越高,房价就越贵。
三个例子
合理的经济逻辑关系刚好反过来。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而是产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
可能是服务员的态度特别好。如果是的话,服务员的素质这一点就要升值,成本就要增加。因为如果不给这些好的服务员付更高的工资,我们就留不住他们。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当然,我亏损了。但我蒙受损失,只不过是受骗一瞬间的事情。在那一瞬间,亏损是意外的,是没有想象到、预料到的,英文叫windfall loss,也译成“横祸”。
也可能是咖啡豆质量特别好。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评估咖啡豆的价值,要在市场上争抢这些质量特别好的咖啡豆。
图洛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原因在于,当时有一些经济学家说,政府给一些企业特殊照顾、给它们垄断权无伤大雅。有些企业得到政府的特别庇护,具有垄断经营的权利,照理说应该赚很多钱。但是有些经济学家去调研,发现这些企业赚得并不多。既然赚得不多,也就算了,别批评它们了。
盈利还有可能是连锁效应、规模经济等带来的,那我们就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在这个环节上加大投资。
再举一个例子,我在街边买了一个碗,花了10元钱,准备用来吃饭。买回来发现,这个碗是乾隆皇帝用过的,现在市场价值10万元。那么,我继续用这个碗吃饭,成本是按10元算还是按10万元算?当然是按10万元算。因为我放弃的最大代价,是这个碗被送到博物馆,吸引游客所能赚回来的收入。
思考题
请问,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它的租有多高呢?
例如猫王,虽然他的次优工作是卡车司机,无论收入怎么样,他都会继续当歌星。但是,努力与不努力,对他收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他有没有好好研究舞姿、好好跟歌迷互动,有没有传出大家不喜欢的绯闻,这些都会影响他的收入。
当我们得知这个碗不是一个普通的碗,而是一个珍贵古董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盈利。凡是盈利都是意外,英文叫作windfall profit,也译成“横财”。横财是在我们意识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跟预期不一样的瞬间产生的。
我们前面说,租是你旱涝保收的收入,是你白赚的收入。但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真正让你旱涝保收的情况并不存在。实际上,旱涝保收这个概念是相对的。
这时,我的当前最优选择(在北大教书)跟我的次优选择(回去当程序员)之间的收入是有巨大落差的。换句话说,如果北大知道了这件事,它给我的工资降1000元,我会留在北大;降5000元,我会留在北大;降1万元,我可能还会留在北大。
政府拍卖土地不会推高房价
第016讲 从成本角度理解盈利与亏损
重新估值并不困难,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找到那些带来亏损或者盈利的资源。因为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资源往往都是捆绑在一起使用的。
也有可能是选址选对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对负责选址的经理的能力重新估值,付给他们更高的薪酬。
根据会计学,产品最终的价格,等于原材料成本的总和,乘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决定论”。
政府管制下的资源消耗
同样,当教授,理论上说我留在北大,无论工作怎么样,收入都不会有很大变化。但实际上,我努力不努力,是不是经常更新课件,是不是经常跟同学互动,是不是经常参加学校活动,所有这些事项都会对我的收入产生长远的影响。
经济学家戈登·图洛克写过一篇文章《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The Welfare Costs of Tariffs, Monopolies and Theft, 1967),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一个很天真的问题:贼对社会有什么害处?
我再举一个例子。以前有位歌星叫猫王,他在当歌星以前,是一位卡车司机。卡车司机的收入,假设是10万元,当歌星的收入,假设是1000万元,那么这多出来的990万元收入,其实就是猫王赚取的租。